2018年5月2日下午,英语系副教授薛英利作了题名为“死亡教育与丧亲哀伤疗愈”学术报告,英语系全体教师和公司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该学术报告旨在探究丧亲哀伤辅导或疗愈方案。当下医学发展迈进了人文医学时代,医学人文关怀需尊重个体的生命、尊严、情感和价值,关注个体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在死亡教育缺失的今天,探索中国文化框架下的死亡教育和丧亲哀伤疗愈显得很必要。马丁·海德格尔提出的向死而生指导个体:死亡是人的存在的一种方式,“在踏实的存在中,个体过着走向死亡的生活”-这种向死而生、向死而存的深刻认识,促使人们更好地把握‘生’,活出‘生’的意义”。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死亡只能结束生命,却不能结束关系。西方文化中个体被期望迅速地从哀伤中复原,而东亚国家鼓励丧亲者在亲人去世后继续保留与逝者的情感联结。
薛英利副教授报告现场
报告会上薛英利老师分享了参加北京大学组织的生命教育与死亡辅导的收获与体会,会上学者提出了优逝理念、死亡质量等。亲哀伤疗愈可以借助文学阅读、医学人文电影观影、临终关怀机构的哀伤化解等,从而帮助丧亲者走出生理和心理重创、回归正常生活轨道、寻找新的社会支持并重建个人生命意义。(英语系文/薛英利图/毛婧)